2月22日,国内商品期货“牛气冲天”,铜期货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截至收盘,有色金属期货集体大涨。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沪铜期货主力涨5.99%,报67370元/吨,创2011年9月中旬以来新高;国际铜期货主力涨6.00%,报59900元/吨。沪锡期货主力合约涨约8%,沪镍期货主力合约涨约3%,沪锌、沪铅期货主力合约涨超2%。
自春节以来,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节节攀升,特别是以铜价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持续强势大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创下2011年9月以来新高9269美元,距离2011年2月15日创下的历史高位10190美元,不足1000美元。与此同时,上期所国际铜、沪铜、沪镍、沪锡等价格均不断上行。
分析师认为,宏观方面,春节假期前后,整体宏观市场环境并无明显改变。产业方面,全球铜显性库存总量处于低位是目前基本面的最大特征。“从中长期来看,个人非常认同需求端的乐观前景,并认为终端需求将在今年对铜价有较大的价格推涨潜力。”目前宏观整体氛围稳中向好,需求预期将主导铜价年内牛市延续。不过,短期来看,基本面空有预期,需求端尚待进一步发力,铜价短期暴涨存在“泡沫”,其个人认为存在短期回调后再度走牛可能。
随着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不少机构看好大宗商品的行情。
摩根大通认为,新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开始,这将是过去100年里第五个“超级周期”。新的超级周期将受到疫情后经济复苏、通货膨胀、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元贬值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的推动。其中,可再生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将大大受益。
高盛认为,去年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劲反弹只是“大宗商品长期结构性牛市的开始”。目前出现了所有大宗商品结构性走牛的典型迹象,新冠疫苗的推广将促进经济活动的改善,经济反弹更有理由做多现货和实物资产。经济结构性投资不足、政策驱动型需求,以及美元走软和通胀风险等宏观经济有利因素都有利于大宗商品走牛。
(来源:澎湃新闻)